题解
这是一首明快而优美的劳动之歌、。全诗只讲了妇女们采集车前子这样一件事,语言极其简单。整首诗只有四十八个字,其中四十二个字是不变的,只变换了六个字,即采集车前子的动作:采、有、掇、捋、袺、襭,就将妇女们呼朋结伴,在旷野中边唱边采,一棵棵地采,一把把地捋,手提衣襟来兜,满载成果而归的欢乐场景表现出来。清人姚际恒认为这首诗“章法极为奇变”,确有道理。《毛诗序》说:“《芣苢》,后妃之美也。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。”清人方玉润说:“夫佳诗不必尽皆征实,自鸣天籁,一片好音,尤足令人低回无限,若实而按之,兴会索然矣。读者试平心静气涵泳此诗,恍听田家妇女,三三五五,于平原绣野、风和日丽中,群歌互答,余音袅袅,若远若近,忽断忽续,不知其情之何以移,而神之何以旷,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。”(《诗经原始》)说得多么好啊!
注释
- 芣苢(fú yǐ):野生植物,可食。一说是车前子,也叫车轮菜。
- 薄、言:都是语助词,大都含劝勉之意。
- 有:取。
- 掇(duō):拾取,将落在地上的拾起来。
- 捋(luō):成把地摘取。
- 袺(jié):手执衣襟兜着。
- 襭(xié):将衣襟掖在腰带上兜着,这样放得比较多。
赏析
- 《诗经》中的民间歌谣,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,但像《芣苢》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绝无仅有的。
- 整个第一章,其实只说了两句话:采芣苢,采到了。这还罢了,第二章、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,只改动每章第二、四句中的动词。也就是说,全诗三章十二句,只有六个动词——采、有、掇、捋、袺、襭——是不断变化的,其余全是重叠,这确实是很特别的。
- 这是一曲劳动的欢歌,是当时人们采芣苢(一说即车前草,一说为薏苡)时所唱的歌谣。全诗三章,每章四句,全是重章叠句,仅仅只变换了少数几个动词,其余一概不变,反复地表达劳动的过程,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也就表达出来,充满了劳动的欢欣,洋溢着劳动的热情。
- 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,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。在不断重叠中,产生了简单明快、往复回环的音乐感。同时,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,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。
- 车前草较荠菜更为平常易得,想必很多年前,它更受老百姓的喜爱。如方玉润之说,想必每到春天,就有成群的妇女,在那平原旷野之上,风和日丽之中,欢欢喜喜地采着它的嫩叶,一边唱着那“采采芣苢”的歌儿。那真是令人心旷神怡的情景。生活虽是艰难的事情,却总有许多快乐在这艰难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