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NU

螽斯

December 17, 2021 • 诗经,周南,闲亭阅读设置

题解

这是一首祝人多子多孙的诗。全诗以螽斯为喻,螽斯就是蝗虫,它的繁殖力很强,生命力旺盛。蝗虫又善飞,所以诗人又特以其羽为喻。关于此诗主旨,旧说以为“后妃子孙众多也,言若螽斯。不妒忌,则子孙众多也”(《诗序》)。姚际恒在《诗经通论》中,斥此说“附会无理”。方玉润《诗经原始》也指出“其措词亦仅借螽斯为比,未尝显颂君妃,亦不可泥而求之也”。读者细咏此诗,定知姚、方之说不谬。

注释

  • 诜诜(shēn):同莘莘,众多的样子。
  • 宜:合该,应该,为祝愿之意。
  • 振振(zhēn 真 古音):盛多的样子。
  • 薨薨(hōng):螽斯群飞的声音。
  • 绳绳(mǐn):连续不断的样子。
  • 揖揖(jí):会聚的样子。
  • 蛰蛰(zhé):群聚而和谐欢乐的样子。一说安静群居的样子。

赏析

  • 全诗三章,每章四句,前两句描写,后两句颂祝。而叠词叠句的叠唱形式。是这首诗艺术表现上最鲜明的特色。
  • 《诗经》运用叠词颇为寻常,而《螽斯》的独特魅力在于:六组叠词,锤炼整齐,隔句联用,音韵铿锵,造成了节短韵长的审美效果。
  • 诗章结构并列,六词意有差别,又形成了诗意的层递:首章侧重多子兴旺;次章侧重世代昌盛;末章侧重聚集欢乐。——诗虽平说,平中暗含波折;六字炼得甚新,诗意表达圆足。
  • 在朱熹《诗集传》中,《螽斯》是比体首篇,故用以释比。其实,通篇围绕“螽斯”着笔,却一语双关,即物即情,物情两忘,浑然一体。因此,“螽斯”不只是比喻性意象,也可以说是《诗经》中不多见的象征性意象。

创作背景

周代设有采诗之官,每年春天,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,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,整理后交给太师(负责音乐之官)谱曲,演唱给天子听,作为施政的参考。这首《螽斯》即体现了当时人们多子多福的思想和对这方面的祈祷。

Last Modified: February 6, 2023